太极技法
您的位置:主页 > 太极技法 >

庞大明:杨式太极八段锦 (上)

时间:2019-11-08   所属栏目:太极技法   点击:70次

庞大明:杨式太极八段锦 (上)

提交时间:2019-07-16 点击次数:171

1.jpg

【主持人】健康大讲堂。健康天天讲。观众朋友大家好,欢迎收看由新闻频道推出的健康互动节目《健康大讲堂》。节目开始前,得给您抱一拳哈(有动作),因为本期节目中我们要教给大家一套健身功,可以说它非常的神奇,历史上有不少名人为了长寿而学习它,那它到底是什么呢?我们先来看一段健康资讯,稍后回来。

【主持人】健康大讲堂,欢迎回来。刚刚给大家提到了一套养生功,那到底是什么呢?给大家来解密一下,就是八段锦!大家听说过吗?

【主持人】有个别人没听过啊,不要紧,今天的节目我们就教给大家为什么要习练八段锦,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掌握什么样的要领才能更加的长寿、健康。接下来我们就邀请今天做客《健康大讲堂》的嘉宾——庞大明老师。

【主持人】庞老师您好,欢迎您再次做客《健康大讲堂》啊,刚刚提到了今天您为大家带来了一套养生功——八段锦。相信很多爱养生的观众都听过这个名字啊,但是我有个问题了,这个八段锦中的锦是什么意思呢?我们小编也做了个采访,一起看看大家是如何理解八段锦中锦的含义的吧。

【主持人】刚刚大家这么多说法,有说集锦的,有说跟武功秘籍的口诀似的,那这八段锦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?

【庞大明】好!八段锦中的“八”字,不是单指段、节或者动作的数量而言,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,相互制约,相互联系,往复循环。

八段锦中的“锦”字,是由“金”“帛”组成,以表示其精美华贵。除此之外,“锦”字还可理解为单个导引术式的汇集,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,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。

明朝高濂在其所著《遵生八笺》中“八段锦导引法”所讲:“子后午前做,造化合乾坤。循环次第转,八卦是良因”。

【主持人】有很多古人都是通过八段锦来养生的,比如慈禧太后。大家知道慈禧太后活到多少岁吗?70多岁,这在那个年代已经是相当长寿的了。慈禧其实除了食物养生之外,她很注意强身健体,她的锻炼方法,主要是“八段锦”。

【主持人】“八段锦”可以说有很长的历史了,“广播体操运动”与“八段锦”也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,对吗庞老师?

2.jpg

【庞大明】好!我就这个问题来说一下“八段锦”与“广播体操运动”渊源关系。

“八段锦”之名最早见于南宋的《夷坚志》书中。“八段锦”有南派和北派之分。“坐式八段锦”为南派;“立式八段锦”为北派。另有“少林八段锦”,“少林八段锦”是从少林寺的《易筋经》功法中抽出的八段精华动作演变而来。

新中国刚成立时,面前的是一片废墟,满目疮痍,当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仅有35岁。增强人民体质是新中国的头等大事,在毛主席“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”指示精神指导下,1951年,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决定,利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《广播体操》节目,并在同年11月24日公布了第一套成人《广播体操》,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。当时每天喇叭一响,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,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。

相信很多人都会做广播体操,却没有几个人知道《广播体操》是借鉴了“八段锦”运动方式而创编的。其实,“八段锦”就是古人创编的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一套医疗、保健、康复的体操。

“八段锦”之名,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所著《夷坚志》中:“政和七年,李似矩为起居郎……尝以夜半时起坐,嘘吸按摩,行所谓‘八段锦’者”。

3.jpg

【主持人】庞老师,今天您给大家带来的是哪派“八段锦”?

【庞大明】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“杨式太极八段锦”,这套“杨式太极八段锦”是从《太极丹田行工法》和“杨式太极四路炮捶”中选取的八段精华动作汇集而成。

【主持人】庞老师,那您直接推出“杨式太极拳四路炮捶”不更好吗?

【庞大明】“杨式太极拳四路炮捶”是在《太极十三势行工法》中的《迎敌行工法》。其架势之大,动作之低,速度之快,是不利于普及和推广的。有很多太极拳爱好者,从很远的地方来找我想学杨式太极拳的用法,提出要学“杨式太极四路炮捶”,掌握一下《迎敌行工法》,其信心百倍,可一学大部分就打退堂鼓了,有的勉强学下来了,但回去后,也会自己给自己以工作忙和其他理由找个下台阶不练了,别说中老年朋友了,一看到“杨式太极拳四路炮捶”的动作只是望而生叹,会说:“如果再年轻几岁,一定要练‘杨式太极四路炮捶’的,‘杨式太极四路炮捶’太好了”!要练一种功夫不但要能吃苦,而且,还要能耐住寂寞。

为了能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,使“杨式太极四路炮捶”能普及推广,将“杨式四路炮捶”抽出两路,把架势改小,动作调高,速度变慢,这样使其老少皆宜,利于普及推广,不但为健身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运动项目,同时,更能满足太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应用的需求,当爱好者把这套“杨式太极八段锦”练熟后,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承受能力把架势、动作幅度逐渐调大调低,把速度变快,再加上发劲,即可以健身,又可以迎敌,这是我推出这套“杨式太极八段锦”之目的。

【主持人】连慈禧太后都练“八段锦”了,那么它的养生功效可见一斑呀!

【庞大明】传统医学认为,“八段锦”舒筋健骨、养气壮力,具有行气活血、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…

【主持人】具体这个八段锦该如何做了,庞老师您来教教我们!

【庞大明】(示范动作+讲解养生功效)

 

一、筑基功

 

1、动作说明:

预备势:两脚尖朝前,距离与肩同宽。

(1)先做一个“金刚捣碓”,“金刚捣碓”如同我们的“抱拳礼”,不过“抱拳礼”是在胸前,拳面朝前,而“金刚捣碓”是在腹前,拳面朝下。做“金刚捣碓”的同时要阵脚。

(2)将两手变为掌,由左右两侧弧形向上托起,两掌心向上,指尖各向左右,高与肩平。

(3)两掌由左右两侧继续弧形上举,两掌内旋弧形经额前落于腹前,两掌心向下,高与脐平,指尖相对,为开、为吸。

(4)腰向前下折,两掌同时向下按,向下按的幅度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以舒适为度,不要勉强,为合,为呼。

(5)腰向上挺起,两掌由左右两侧弧形向上托起,两掌心向上,指尖各向左右,高与肩平。

(6)两掌同时由左右两侧继续弧形上举,两掌内旋弧形经额前落于腹前,两掌心向下,高与脐平,指尖相对,为开、为吸。

此为一次,从(2)至(6)共做八次。

2、养生:增强肺肺活量,疏通经络,滋养丹田,促进血液循环,健脑益智。

3、功法:抗击打。

二、退步登山

1、动作说明:

预备势:两脚尖朝前,距离与肩同宽。

(1)先做一个“金刚捣碓”。

(2)右腿向右横跨一步,成右侧弓马步。同时,两手随横跨步由拳变掌随向左右两侧分,掌心向后,指尖朝下。

(3)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,左脚提起向前迈出,以脚尖点地;同时,右手由右侧弧形向上抄,掌心向前,指尖朝左上侧;左手同时也由胸前弧形向左下侧搂。

(4)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;左脚提于右踝内侧;同时,两手弧形收于腹前,掌心向内,指尖朝下。

(5)左脚向左横跨一步,成左侧弓马步。同时,两手随横跨步随向左右两侧分,掌心向后,指尖朝下。

(6)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坐实,右脚提起向前迈出,以脚尖点地;同时,左手由左侧弧形向上抄,掌心向前,指尖朝右上侧;右手同时由胸前弧形向右下侧搂。

从(2)至(6),一右一左为一次,如此反复做8次。

2、养生:增加腿部力量,扩胸增加气力,对膝关节有一定的调理作用。

3、功法:接腿摔法。

三、双栽捶

1、动作说明

预备势:两脚尖朝前,距离与肩同宽。

(1)先做一个“金刚捣碓”。

(2)重心移于左腿;右脚收于左脚旁;腰左转,转腰幅度以个人舒适为度,不要勉强,要逐渐达到用眼能看到右脚跟;两拳随转腰随向左后侧摆。

(3)右脚提起向前方迈出;腰随向右转随向右前下折,折腰幅度以个人舒适为度;同时,两拳随弧形由上向右脚尖前砸,。

(4)重心移于右腿;左脚收于右脚旁;腰右转,转腰幅度以个人舒适为度,不要勉强,要逐渐达到用眼能看到右脚跟;两拳随转腰随向右后侧摆。

(5)左脚提起向左前方迈出;腰随向左转随向左前下折,折腰幅度以个人舒适为度;同时,两拳随弧形由上向左脚尖前砸。

从(2)至(5),一右一左为一次,如此反复做8次。

2、养生:增加腰部力量,对坐骨神经痛,腰椎、胸椎、颈椎有一定的调理作用,有健肾固精,调理三焦作用。

3、功用:接手、击头法。

四、飞仙掌

1、动作说明

预备势:两脚尖朝前,距离与肩同宽。

(1)先做一个“金刚捣碓”。

(2)重心移于左腿;右脚收于左脚旁;腰左转,转腰幅度以个人舒适为度,不要勉强,要逐渐达到用眼能看到右脚跟;两掌随转腰随向左后侧摆。

(3)右脚提起向前方迈出;腰向右转;同时,左掌弧形由面前弧形向下搂,掌心向下,指尖朝右,高与胸平;左手同时由胸前弧形向前穿,掌心向上,指尖朝前,高与眼平。

(4)重心移于右腿;左脚收于右脚旁;腰右转,转腰幅度以个人舒适为度,不要勉强,要逐渐达到用眼能看到左脚跟;两掌随转腰随向右后侧摆。

(5)左脚提起向左前方迈出;腰向左转;同时,右掌弧形由面前弧形向下搂,掌心向下,指尖朝左,高与胸平;右手同时由胸前弧形向前穿,掌心向上,指尖朝前,高与眼平。

从(2)至(5),一右一左为一次,如此反复做8次。

2、养生:增加腰部力量,对坐骨神经痛,腰椎、胸椎、颈椎有一定的调理作用,有健肾固精,调理三焦作用。

3、功用:接手、插眼刺喉手法。

【主持人】“八段锦”,名字中就把这养生魅力衬托无余了。似锦之柔和优美,又可养气壮力。电视机前的您学会这几招了吗?同样也非常感谢庞老师座客我们的《健康大讲堂》,健康大讲堂,健康天天讲,我们下期节目再见!



上一篇:上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