庞大明:太极丹田功
原创: 庞大明 庞大明太极拳 2018-05-10
太极筑基功
太极拳法诚神妙,包罗八卦及五行。
虚实刚柔阴阳见,易经哲理尽阐明。
初学太极需口授,不得真传枉费工。
习练架势当仔细,筑基得气始真功
。
太极丹田功,通常人们称此为太极内功或太极气功。这些功法被历代武术家视为珍秘,不轻易传人。故流传不广。
太极丹田功,一般分为内丹功和外丹功;内丹功以蓄精、养神、敛气达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;外丹功以凝神、换气、发放达提高技击质量为目的的功法。
内丹功包括静坐、无极桩、锁阳功、太极指(亦称阴阳指);外丹功包括太极桩、抓闭功、指力功等。本篇只对于无极桩、太极桩和静坐功法做以简单介绍,其它功法将在以后陆续公开。值得说明的是太极静坐功法,要求两手掌相合,两“劳宫穴”相照;同时,两脚掌相合,两“涌泉穴”相照,故初学者很难接受,所以本篇介绍的静坐功法采用的是王觉民先生所传授的“静动功”法。这套功法易学易练,得气快。
一、无极桩
歌诀:
足踏大地头顶天,怀抱朝阳背靠山。
马步蹲裆气逆运,尾闾中正经络连。
前似海潮翻巨浪,上如瀑布泄涌泉。
呼吸深长心入静,神臻仙境飘飘然。
动作:两脚尖朝前,距离略宽于肩,脚掌和脚跟踏地,足心悬空;头有上顶之意,谓虚灵顶劲;眼微闭,意守丹田;口轻合,舌舐上腭;两臂抬起与胸同高,两掌心向内,指尖相对,如抱球状;两腿屈膝下蹲;要求腹式呼吸,吸气由百会穴灌入,呼气从涌泉穴泄出。
要领:沉肩坠肘,尾闾中正,脊背正直,好似背靠着东西一样。在练功时要呼吸灵通,周身舒畅,胸怀宽广,心境愉快。有前辈言:“足履平川势如山,平踏振动自悠然。心旷神怡似飘仙,擎气丹田贯足尖”。
二、太极桩
歌诀:
太极原是无极生,阴阳虚实要分明。
手捧八卦意领劲,沾连粘随六合宗。
掤扌履挤按懒扎衣,进退顾盼定五行。
久练神桩弆元气,技击尽在此功中。
动作一:两脚尖朝前,距离与肩同宽,然后重心移于右腿,左腿提起向左前方迈出,先以脚跟着地,随着重心前移,使全脚踏实,弓左腿,蹬右腿,成左弓步;同时腰微左转;两手同时也随转腰随经胸前向上掤,左手指尖向上,掌心朝右,高与额平;右手指尖向上,掌心朝左,高与左肘齐;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。
动作二:重心移向右腿,成左虚步;腰微向右转;两手随转腰随卷指变拳随向右下侧采。口发“哈”音。
动作三:重心移往左腿,成左弓步;腰微左转;两手随转腰随由拳变掌随向左上方掤。口发“哼”音。
说明:以上介绍的是左势,应该左右势交替练习,不应偏势。前人将太极桩总结为:“两臂掤圆两肩松,手卷握力两把功。前送劲整回引惊,哼哈二声意同行”。
三、静动功
歌诀:
阴阳称动两分明,太极真言寓静中。
呼吸均匀丹田守,站行坐卧皆练功。
舌舐上腭通经络,架势自然体放松。
贵有恒心常习练,太极八卦尽呈然。
姿势:在平地或床上坐下,头、身自然端正,要求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条直线;松肩含胸,两手掌心向内合扣于脐部;两小腿交叉盘起,以个人感觉自然、舒适为度。
练功:练功前上身要顺时针转子三至九圈,逆时针转子三至九圈;再前俯后仰三至九次;接着再左右摆动三至九次,这样可使身体端正、舒适、放松。然后,用鼻吸口呼三次,吸气时要吸足,呼气时要呼尽;这时使双目垂帘,舌尖轻舐上腭,转入鼻吸鼻呼的自然呼吸,呼吸要自然柔和,进入练功阶段。思想要集中,神形要安静,全身肌肉要入松,意守丹田宜清淡,似守非守,若有若无。心情舒畅,怡然自得,精神愉快,神态从容自若,断灭一切杂念,达到静水无风,称月无云,清澈洞明,恬淡虚无的境界。
收功:收功分六个动作。
1、用中指、食指(以下简称剑指),按住“晴明穴”沿鼻柱两侧鼻唇沟方向,从上到下捋到喉两侧“扶突穴”3次。
2、用剑指按住“翳风穴”往下捋到喉头“廉泉穴”3次。
3、用大母指按住“角孙穴”沿脑后发际缘推至“风池穴”3次。
4、两手搓热,轻轻的将脸搓的发热为止。
5、两手轻轻搓左右腰眼36次。
6、用剑指挫尾闾36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