庞大明/文
一、平准是古代工匠测定平直的一种器具
文献中对平准记载的有:《
吕氏春秋·分职》:“巧匠为宫室,为圆必以规,为方必以矩,为平直必以准绳”。《管子·乘马》:“因天材,就地利,故城郭不必中规矩,道路不必中准绳”。汉
陆贾《新语·道基》:“故圣人防乱以经艺,工正曲以准绳”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左准绳,右规矩,载四时,以开九州,通九道,陂九泽,度九山”。《庄子·天道篇》:“平中准,大匠取法焉。《前汉·律历志》绳直生准。准者,所以揆平取正也”。
“平准”是古时工匠用于测定平直面的主要工具。如木匠常用的墨斗、拐尺;瓦匠的吊准、靠尺等。
木匠用的墨斗上有准、准绳(准线)、墨斗(墨池)、绳轴等组成。木匠在做活的时候都会用墨斗在木头上先崩上墨线,然后再根据需要或使用锯、或使用斧、或使用锛,但都要依照墨线为准,不可逾越。过去木匠离了准线是不能干活的。民间对做某件事情有把握的时候,就常用歇后语表示为:“木匠打媳妇,有准”。对做某件事没有把握的时候常用歇后语表示为:“三眼枪打兔子,没准”。这也就是说,过去准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。拐尺是木匠用于测定横平竖直和拐角是否规矩的主要工具。拐尺是由长短不同的两块木尺组成,短的一般是超平用为平,长的用于测物体垂直用为准,拐角是用于测物体的拐角度。过去的拐尺是木制的,没有刻度,现在一般为金属制地,多用不锈钢。最简单的是两垂直尺子形制一样都很薄,起始刻度相同,长短不同而已。先进一点儿的是短边加厚,能够立起来,起到沿垂线的作用,可以在厚边开一浅槽,用以存放一些小钉、小楔子、小胶棒之类的东西。更为高级的是短边可沿长边移动,并配有水准器。
瓦匠用的吊准是由准提、准绳、准三部分组成。过去准提常用一普通小木棒,其作用主要是缠绕绳子用,其次是在使用时便于抓拿;准绳常用棉绳或麻绳;准过去一般都是在工地上随意找一块小砖头或小石头,现在常使用金属做成椎体形,同时也常将准称为坠,或称为锤。瓦匠在砌墙时,常将准从上放下来,用准绳测试墙砌的是否正直。靠尺是由宽木板、墨线、吊准三部分组成。瓦匠在抹墙时,常用靠尺靠测墙是否抹得平正。瓦匠也使用拐尺来测量墙的拐角是否合度,但瓦工的拐尺与木匠的拐尺相同,但要木匠的拐尺大得多。